-
疫苗与科学:疫苗事关国家安全,还有哪些重大问题要解决?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疫苗与科学】
3月7日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在会上发言。
陈薇建议,“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生命健康,生物安全等重大前沿领域系统性地谋划重大项目布局,建立核心技术团队‘白名单’。建议建设特需疫苗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紧扣国家生物安全防御重大需求,梳理‘卡脖子’技术。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统筹。助力国家生物安全和社会稳定。”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在新冠疫情尚未消退,各国疫苗大显身手之际,陈薇院士的建议再度引发了人们对疫苗与生物安全的关注。
哪些疫苗核心技术需要加大投入?
新冠疫情成了疫苗技术的试金石,佐剂技术和结构指导疫苗设计技术大放异彩,未来中国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投入。
·佐剂技术
佐剂可以减少疫苗用量(相当于降低成本),提高疫苗抗体水平,在抗体之外激发细胞免疫,对不同型别病原体产生广谱的保护效果,延长疫苗的保护时间,提升疫苗在特殊人群里的效果。
现役疫苗中广泛使用佐剂,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佐剂主要用于非活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多糖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活疫苗可模拟自然感染,充分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所以一般不需要佐剂。
新冠疫苗技术路线中主要是非活疫苗,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佐剂。我国灭活疫苗里使用传统的氢氧化铝佐剂,效果只能说中规中矩。
史克公司的AS01佐剂在两种重组蛋白疫苗中获得了极佳的抗体效果。BioNTech,CureVac,Moderna的mRNA疫苗,都使用了某种脂质体纳米粒技术包裹mRNA,这种脂质体包裹技术也有佐剂效应,很可能是mRNA疫苗保护效果超过90%的重要原因。
脂质体纳米粒,图片来源:chinamedical.org
我国的灭活疫苗可以考虑更换佐剂,重组蛋白疫苗也要考虑使用新型佐剂。
·结构指导疫苗设计技术
2013年,美国科学家Jason,设计出了稳定化的融合前蛋白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这一成果获得Science杂志评选的十大科技进展,也开启了“基于结构的疫苗设计时代”。
在研究冠状病毒的过程中,科学家发现S蛋白存在融合前和融合后构象,需要开发一种稳定S蛋白的技术来增强疫苗效果。
现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工作的中国科学家王年爽,于2016年发明了S蛋白稳定技术:S-2p蛋白。
王年爽参与的对SARS病毒S-2p蛋白的研究
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S-2p蛋白在4种美国疫苗,即辉瑞-BioNTech的mRNA疫苗,Moderna的mRNA疫苗,强生的腺病毒载体疫苗,Novavax的重组蛋白疫苗里均被使用。研发中的葛兰素史克(比利时)与巴斯德(法国)合作的重组蛋白疫苗,德国Curevac的mRNA疫苗,丹麦Medicago的病毒样颗粒疫苗也在使用。
有很多证据表明,基于S-2p蛋白疫苗在动物试验种获得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S蛋白疫苗,这很可能是中国以外的疫苗业巨头几乎都使用了S-2p蛋白技术的原因。
中国目前在佐剂和结构指导疫苗设计方面处于后发态势,而这两种技术对于改进现役疫苗和研发新疫苗都至关重要,中国必须在这两个领域获得突破。
标签 疫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试车成功!我国500吨级重型火箭发动机研制取得重要突破
2021-03-05 16:47 航空航天 -
为建空间站,长征火箭将首次进行组合式发射
2021-03-03 19:27 航空航天 -
“中国飞艇”AS700将于年内首飞
2021-03-03 18:54 中国精造 -
数学家周毓麟院士逝世,曾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021-03-03 15:54 -
中日合作团队观测到超100万亿电子伏特的伽马射线
2021-03-02 08:11 天文 -
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021-02-27 08:44 观察者头条 -
我国制定的航天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2021-02-25 21:09 航空航天 -
解决以太网丢包世界难题:华为方案落地
2021-02-25 17:32 华为 -
“解剖”百年历史建筑:上海城市智能体迈出关键一步
2021-02-25 15:23 -
清华团队新成果在《自然》发表:有望解决光刻机自主研发难题
2021-02-25 14:17 科技前沿 -
今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
2021-02-25 07:28 航空航天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一号03组卫星
2021-02-24 11:30 航空航天 -
天问一号进入火星停泊轨道
2021-02-24 09:07 航空航天 -
美德研究:地球上某些微生物可在火星暂时存活
2021-02-24 08:18 航空航天 -
NASA公布首批登陆火星图像和音频
2021-02-23 09:00 航空航天 -
月球样品即将在国博向公众展出
2021-02-22 22:01 航空航天 -
这位老科学家入场,大家纷纷鼓掌!
2021-02-22 21:48 航空航天 -
首个恒星级黑洞最新数据:21倍太阳质量,自转速度接近光速
2021-02-22 09:46 科技前沿 -
首次揭秘!华为手机循环利用全过程
2021-02-21 19:05 华为 -
F5G:国家产业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新契机
2021-02-21 15:30 F5G进行时
相关推荐 -
王毅:今天的外国记者,可以学学他 评论 81王毅记者会全文实录 评论 57习近平:年轻人心态在变,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 评论 256CNN称“中国建成世界最大海军”,葫芦里卖的啥药 评论 483“中国1小时”撞上“美国11小时” 评论 389最新闻 Hot
-
美国“挺凤梨”,自己人都吐槽
-
王毅:今天的外国记者,可以学学他
-
“一张499美元的中国警察照片,就是这么来的”
-
“希望更多学子报考集成电路专业”
-
世卫评估中国疫苗至今还没有结果,高福回应
-
可爱“小鹿头”背后,原来有这么多故事
-
“小火苗你饿了吗?喂你吃个口罩”
-
50vs49,1.9万亿参院“闯关成功”
-
CNN称“中国建成世界最大海军”,葫芦里卖的啥药
-
“中国1小时”撞上“美国11小时”
-
武契奇“老阴阳师”了
-
新万吨大驱拉萨舰官宣亮相!
-
香港选举制度如何完善?干货来了
-
雷军这项荣誉,竟成美国“拉黑”小米的借口...
-
英国将发布后脱欧时代国防外交报告:加强应对中国能力
-
“断交”42年后,美驻日大使首次和台代表“约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