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军评:美国对台军售的“刺猬2.0”是这样出台的
这一接触不要紧,那些以为台湾拥有一支“专业化的精锐军队”的美国防务圈人士,在过去几年里其实是“重新发现”了一个现实世界中的台湾。[全文]
-
专访我军炮兵传奇:从野炮打飞机到火箭炮跨海峡
1948年,济南战役打响,作为华野特纵野炮团的两名排长,于休和保句二人带着自己引以为豪的41式野炮,加入了这场战斗。同时也在这场战役期间,他们创造了一个特殊的战例,那就是使用野炮对空射击并击落敌机。[全文]
-
亚洲特快:来看看美国空军新鲜出炉的脑洞
上周美国空军召开空军协会年会,这也是美国军工企业向美国空军介绍他们最新技术的一个展会——或者说脑洞大展。本期节目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展会上的一些新鲜事。[全文]
-
亚洲特快:美国“超级大炮”究竟是干嘛的
按照理想的状态,这些炮兵单位可以在美国强大的侦察监视系统支持下,用连续而猛烈的火力,逼迫对手的导弹不断转移,无法发起攻击。这样一来,就可以为航母和空军部队的作战争取“机会窗口”。[全文]
-
伊朗导弹攻击“有烟无伤”为哪般?
由于特朗普现在基本上是在搞“爽政”,其追求的目标就是一个“爽”,伊朗现在“怂”一时,“苟”一时,等到美国从中东抽出力量过了“不可折返点”(不得不全力投入欧洲和东亚)之后,那对于他们来说岂不就真是“海阔天空”了?[全文]
-
从选用的导弹来看,伊朗的反击“有理有节”
伊朗革命卫队向伊拉克境内阿萨德空军基地发射了10枚“征服者313”中近程弹道导弹,并未给美军造成人员伤亡。同时向伊拉克北部埃尔比勒附近美军基地发射了5枚“起义-1”中程弹道导弹,4发“远远偏离”美军基地——恐怕这表明伊朗就是不想命中美国基地。[全文]
-
一周军评:中英俄属于航母“第二阵营”,各自前景如何
俄军老旧大型战舰的改装工作都处于一种看不懂的状态,每次“改造”都为期不长,之后依然拖着蹒跚的步履出来继续活动,主要武器和电子设备也并没换。感觉就像是在表演“穷”字的100种写法。[全文]
-
一周军评:谈军控,中国何妨更具“进攻性”?
目前世界上的五个核大国中,只有中国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加入类似START条约这样的军控谈判。而美俄英法的核理论,是建立在核威慑与讹诈基础上的。[全文]
-
一周军评:打杂还是陪航母?护卫舰的小船大问题
目前我国海军以056型作为“基地兵力”,而054A因为有红旗-16和完善的反潜系统,所以还经常要作为航母编队的组成部分。但未来可能很难继续下去,主要是054A航速28节,能跟上“辽宁”和“山东”舰,但未来航速更高的航母出现,054A就有点慢了。 [全文]
-
一周军评:面对中国战术导弹,美国在动什么脑筋
按照旧观点,导弹的效费比远低于空军。但现代战争不是靠弹药投送量,更合适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瘫痪,摧毁敌方关键目标数量”,这方面,导弹的优势可就大了。[全文]
-
一周军评:美国海军“不承认被威胁”的时代来了
美国海军航母在南海遭“围观”后临阵换将,新上任的第70特混编队司令维考夫少将周末在其旗舰“里根”号上接受了采访。他表示,“不承认美国海军在南海受到了威胁,也不会取消通过南海的行动”。这次奇怪采访的前因后果,很有意思。 [全文]
-
一周军评:大阅兵的回响
国庆70周年阅兵式,那真的是犹如一列火车,迎头撞了过来,把对于我国阅兵式的所有固有印象撞了个稀碎。[全文]
-
东风浩荡逐魑魅(三)——用当量计算的民族尊严
这次阅兵过后,绝大部分外媒发出的都是一看就是事先就准备好的稿子,也就是大谈东风-41的“10个核弹头,世界最强的战略导弹,威胁美国本土。”其实说来也简单,人们总是会对真可能要自己命的东西更恐惧一些不是么?[全文]
-
东风浩荡逐魑魅(二)——“三位一体”的核力量
让我们设想一个极端状况:印度在卡拉姆岛上开始进行“烈火”导弹的发射准备,并且可以确定这将是向中国核心地区发射核弹头。那么携带核弹头的东-26,是要等敌人的导弹落地爆炸并造成我国巨大损失之后再进行还击吗?[全文]
-
东风浩荡逐魑魅(一)——常规战略导弹
今年大阅兵上,作为我国战略打击力量的代表,展示了东风-17,长剑-100,东风-26,巨浪2,东风-31AG,东风-5B和东风-41,共计7种型号的导弹。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这些导弹身上所显现的,中国新一代战略打击体系的未来前景,及其释放出的地缘战略信息。 [全文]
-
一周军评:歼20七机编队亮相,美国要急着争“六代机”?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大洋彼岸的美国空军也通过媒体放出风声,他们将在10月1日,启动一项旨在争夺未来天空“统治权”的战斗机研制计划。杨伟院士说过,他在歼-20研制时的概念是:“非对称超越,无边界创造”,这或许也是我们打开未来空战胜利之门的咒语。[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