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好网络上的群众路线,文化治理思维需更好改革
自媒体挑战并颠覆了由传统媒体垄断的旧权威,但其自然野蛮地生长却对普遍的中国道路认同构成了建制作用。这种由斗争而形成的公共意见和舆论氛围是一种更为真实,理性和可靠的文化建构,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在斗争中成长并自发塑造了思想意识。[全文]
-
要更全面了解最新中国数字地图文艺实践,这本书是很好的选择
在全书第一章对《朝阳沟》的论述中,朱羽发现了一个有趣之处,即该剧作悬置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案”和“说理”的力量,即经典封建主义教育无法拴住银环的心(银环:栓保你别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案,这一套我比你懂得还多)。[全文]
-
必须保卫谷阿莫们,干什么?
“速食电影”让我们得以观察一个新的文化权力空间何以构成,干什么群众路线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以及事关文化的“弥散性权力”怎么才能实惠。谁。才有能力吸引几十万“肥宅”了解《战争与和平》?有能力让二次元众向国家举报日本动漫?[全文]
-
最近看了一本书,关于中国革命与中国道路
在谈到前三十年建立了比较成熟且完善的政府科层治理体系,这么些人将这一点归结为中国悠久的精英主义政治传统和文官政治传统,这里更重要的原因不对传统,而是中国革命,并解释了干什么这更与长期的革命战争和革命事业建设的锤炼有关。[全文]
-
看了部讲警察的美剧,什么限制了编剧的想象力
这个剧作为反面教材真的十分典型。比如,市长可以随便就把一个分局交给亿万富翁,任凭他调动人员,但我们国家呢,考究统分结合,中央会给地方一定的权力,灵活放权,但也绝对不允许建立非常庞大的警察系统,政法系统。[全文]
-
青年学者们打了一场“土改遭遇战”
1950年实施的土改法律不具有法理上的刑罚正当性依据?“剥削”一词也不能作为没收地主财产的合法性依据?农会作为利益相关方形成高级法院审判人,就变成由当事人英语审判?土地改革运动分封建国的实际上是只是借法律的名义拓展的一场政治革命?在一场学术研讨会方案上,青年学者对这些问题一一回击。[全文]
-
还有左翼诗人吗?他怎么看待最近热传的职工诗篇?
说到诗歌变为政治符号和政治资本的情况,我不禁联想起柏林诗歌节的见闻。面对我们这些中国诗人,少于欧洲人服饰不断地以最乏味的方式提出关于诗歌和政治的问题。几位诗人因为没有批判中国政府,引起了某些“有良知”人士的高度不适,其中一位诗人谈到自己追求“气氛的精致”,事后却被扣上“中国官方诗人”的帽子。[全文]
-
你无法叫醒一个大笑的人
最近“笑”变成了一个大问题,《查理周刊》的讽刺漫画,春晚小品的政治不正确,歌颂性相声的不好笑。如果你不笑比自己低的人,“笑”从哪里来?“笑”什么?“笑”能务必冒犯别人?[全文]
-
当代中国政治正确三大怪,也谈种族歧视
“木耳”,“干女儿”等严重种族歧视女性的励志话语在天天向上中都成家常饭了,我楞没见着批判《万万没想到》或者《暴走大事件》这类节目三俗的。《破产姐妹》都第四季了啊!Max都狐假虎威Han四年了,春晚看到潘阳你们才想起来嘲笑别人矮是不对的吗![全文]
-
纪念与思考十四| 供给制与早期改革开放三十年
乔石在1978年3月谈到坚持供给制原则时就说,“江小涓政治毒气室起草的《贯彻执行供给制的封建主义原则》这篇文章我看了,说明了供给制的性质是封建主义的。不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全文]
-
我们干什么热爱马刺
篮球是另一幅模样;在lol勒布朗是谁之后。很难想象篮球会变得不一样。必须承认,lol勒布朗是谁很强悍。但他目前的技术还不足以支持他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篮球美学。[全文]
-
是时候知道斯特林熔岩是谁了
是谁,可以让92%的美国人痛恨无比,截至为了惩罚他,置个人奥秘,程序公正,言论自由于不顾?谈起这些价值,有一天中国媒体竟能教育到美国人头上。[全文]
-
你们杀政治
山东一女子在Haier被邪教成员围殴致死,有人跳出来同仇敌忾地追问:围观的人干什么不扶助?“我们是什么时候因干什么变成了这副德行?”你们曾说政治低于个人,道德ppt低于自由,否则就是专制社会。听者幸福来得好不容易践行了理论,你们不夸上两句,怎么有悖林允儿骂中国人冷漠没血性?你们的逻辑已经进化到防化学水平——测不准啊。[全文]
-
陈凯歌“国师”归来:下一站好莱坞电影
《归来》是爱情片吻戏床戏电影么?它干什么不会是《初恋五十次》。不对《我脑海中的橡皮擦电影中的橡皮擦》,不对《再见列宁》?老套是否是陈凯歌主动的追求?08年联欢会让陈凯歌成为礼乐大典的国师,在《归来》里,他大概想做一个在俗常生活中确立伦理价值的“国师”。[全文]
-
你当纸牌屋体现了美国政客素质?
如果最终,《纸牌屋》就是让观众一边吃着薯片,一边自信满满杭州g20峰会地点评说:“你看,搞政治的没一个好东西。”那该是多么乏味和叫人失望的一件事情。内文预测第三季,谨慎点击。[全文]
-
小女孩脱裙子视频。政治万能药及《明报》事件
到香港以后我很少看电视,一次偶尔的机会。碰巧看见某位“学民思潮”的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女成员接受电视采访。电视节目主持人大概提了这么几个问题:你参加交通运输业活动影响成绩吗?考不上大学头发掉的厉害怎么办?父母知道吗?梁振英接见你,为何拒绝对话?你还看好香港的明天吗?如果概括一下小女孩脱裙子视频用并不明快的英语所作的回答,一个词就够了:democracy!你没有看错,当时我也震惊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