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俄罗斯与世界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周边研究中心以《俄罗斯与世界》为题,推出的系列研究报告,每年发布两次。报告既有对总体形势的估量,也有对重要学术问题的深入阐发,尤其专注于目前新的发展阶段,在机会,问题,挑战都已呈现出来的前提下,如何切实深化中俄战略合作,实现和平与发展的目标。
-
特朗普遭封杀,欧洲为什么跳那么高?
随着互联网在美国蓬勃发展,网络巨魔,假新闻网站,阴谋论社区也得以迅速繁殖,并一度被视为独具价值的商业模式。区别于美国的完全市场化媒体监管,欧陆的法德都有着悠久的媒体审查惯例。
-
余震不断的欧亚,正在印证布热津斯基的预言?
这些事件并非偶然发生,而是当下正在演进中的内外大变局的必然“溢出”结果。如果把视野再放宽一些,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是:这些“突发”事件是否将会引发欧亚地缘版块的“新地震”和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所预言的“黑洞”效应?
-
中美印互掐,俄罗斯坐山观虎斗?
从潜在定位来看,“坐山观虎斗”显然没有进入俄罗斯研究界的选项。俄罗斯也不会止于“善意中立”的角色,而是要寻求与自己体量,能力且意愿匹配的新国际定位。目前很难说,这种国际定位已经找到,因此俄罗斯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主义倾向依然会继续发力。
-
普京执政20年,俄罗斯“向西转”还是“向东转”?
“新思想”展示当代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取向:一是既不会重演倒向西方,更不会重回苏联时代;二是尊重传统,发展经济,关注稳定和人民福利;三是维护主权与既定势力范围,有节制并有选择地对外拓展,抵抗任何形式的霸权;四是强调中俄合作的重要性,但不在中美之间选边。
-
再给普京12年,会有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吗?
有俄媒指出,进入全球转型期的世界将越来越不安宁,疫情则进一步加速这一转型进程,有丰富经验的领导人将是俄罗斯在危机面前最有力的竞争优势。言外之意是,普京的离去会使俄罗斯失去这一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在当前变局及其暴露出不少国家的政治体系危机面前更显宝贵。
-
我们正经历的,是世界秩序过渡期的一场综合性全面危机
世界秩序变化过程中,一方面有新兴力量跟传统工业国家之间的博弈,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还受到许多结构特征的影响。很以往很不一样的是,当今世界受多重网络和链接的制约。这种权力结构,既不是上世纪90年代初“新罗马帝国”的同心圆,也不是冷战时期的两极对抗。
-
解读俄“瓦尔代”报告:中美走向对抗,还是回到联合国?
若几十年后再来回顾今天这段历史,也许史家会说,一定程度上,中美关系是随形势发展而一步步陷于“被对抗”态势之下。回到联合国,远不意味着历史的重演,而是因时而异,推进制度与秩序创新。凡能够长期存在,对跨国家,跨文明,跨地区事务起稳定作用的国际秩序,都是以多元,多样,多极力量为基础的合作共处的产物。
-
当疫情笼罩中国时,俄罗斯人在关心些什么?
1月31日,普京主持召开安全委员会常委会议,专门讨论新冠病毒的“威胁”问题。俄方对其影响的评估由此前的“挑战”上升到“威胁”,这很关键。就俄罗斯近期表现来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心显然是处理好国内诸多事务。
-
解决经济难题与四年后政治目标挂钩,这是普京的巧妙安排
普京本人也知道要改革当前这种经济结构,但我也听他亲口说过一句话,至少10年内,能源经济不能轻易改革。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清楚了,可见普京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慎重,甚至我觉得尽管政府改组,但是普京及其团队,特别针对某些方面的立场还是很坚定的。
-
突破西方话语围堵,中俄该如何联手
几百年来曾经一直是推动西方发展和进步的基本结构性因素出现逆转:民主遭遇了民粹的挑战;开放受到了难民潮的冲击;西方赖以发展的实证主义传统出现了“后真相”“后事实”的令人哭笑不得的捣乱,乃至于出现“以撒谎,造谣,欺骗为荣耀”的无耻之谈。
-
西方地缘政治“画地为牢”,上合没有落进去
上合组织没有必要落入西方列强当年画地为牢式的地缘政治模式的旧套,但是,确实也无法回避总是有人会利用不同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的差异(比如,人们一直所说“海洋地缘政治”与“大陆地缘政治”的区别),来兴风作浪地图谋。
-
“普京模式”最适合俄罗斯?我想起了普京曾当面对我说。
当俄罗斯人今天“只相信普京一人”,而对于其他政治家和整个官僚系统缺乏信任之时,“长效国家”如何真正有效运转,还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与其说,苏尔科夫是在弘扬俄罗斯政治模式,还不如说,他是在告诫,充满挑战的历史进程还刚刚开始。
-
中俄美三国如何“演义”
在能源,经济,安全等领域都呈现“能级不对称”的前提下,美国出现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总体不明朗走向将会延续;美俄关系也难以在短时期得以调整。但是2018年的变化表明:事在人为,关键取决于中方能否高屋建瓴,理性务实地调处中,美,俄三边关系。
-
-
资讯 Information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