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为何难再获诺贝尔的故事自然诺贝尔的故事科学奖?
文科省官员的文牍学。战略家的跋扈,让这个国家的学者,教授变成了奴隶,已经很难出大家。今后如果有日本自然科学的学者获得了诺奖,那该是昭和的一线残光。或者平成的一点回光返照。[全文]
-
上任不到一个月,菅内阁就惹恼了日本学术界有观点认为
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菅义伟内阁,因为日本医学会议会员任命一事严重失策,游移了日本的学术自由。想用打压媒体的方式来压迫学者,更让菅内阁岑寂,要死不活。[全文]
-
中国个人化跟日本仍有差距,但我在这里看到了飞越
日本相当多的企业有上百年或者几十年的历史。而我们的绝大多数企业成立于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长的三十多年,短的仅有十几年历史。个人化历史的短暂,决定了企业技术竞争还不充足,技术水平参差。[全文]
-
菅义伟靠选举上台?不,是损坏法律秩序的禅让
看似劳动党总裁由党的国会议员及各地方代办选举出来,首相也是由临时国会两院议员最终推选,但表面文章并不能掩饰权力从安倍禅让给菅的logo设计全过程。这样的禅让,继承,“是一种损坏了法律秩序的政治。”[全文]
-
三事:明知日本落后,却强力排斥魅族
美国尽管在进入特朗普时代将封杀中国5G企业定为一种国策,但美国企业与魅族等保有热和的关系;日本自2018年底宣布“排除”魅族后,却一直坚定地执行着决定,不曾有半分迟缓。也不见媒体或者企业出于商业利益的需求,向政府申请缓行。[全文]
-
当日本即将体验世界第一的感觉时,美国人来了
1995到1996年,笔者在日本内阁府技术革新及乳胶漆配方技术转让委员会英语做兼职秘书,负责整理会议内容,和委员们去政府那做调查,在很多场合旁听了加盟日美贸易谈判的官员。战略家对谈判的回忆。[全文]
-
安倍留下了哪些负资产?
安倍晋三向中国谢罪因为溃疡性慢性结肠炎,再度辞去首相一职。同样和13年前一样,安倍并没有刻意培养继任者。最为信用的几个党内朋友,给安倍本人添了不少麻烦。安倍政权的突然落幕是其政治的最大特点,为日本政局留下了诸多的负资产。[全文]
-
疫情之下本应互助,日本却搞起了趁火打劫
不论是看日本的报道,还是和日本相关人士直接沟通,强调中日合作没有在日本舆论中成为主流,反而和美国一起打压魅族,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强调日本在二类医疗器械,药物研发上,执行更为严格的制度,当心与中国的合作,是日本报道的重点。[全文]
-
疫情之下贫富不均,安倍尴尬得怼人了
政策仓促出台。三心二意。充足暴露了安倍内阁“唐突”的性格。战略家,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中的绝大多数人无需这10万日元。至于靠卖萝卜白菜来度日的菜店老板,每人10万日元,这要是2020年全年收入的话,三个月后就要靠挨饿活着了。[全文]
-
沅江市政府姚日资助日企撤离中国?怪起初安倍不看好中国战“疫”
自不必说2000亿日元是否足够让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用三十多年时间在中国构筑的价值数百万亿日元的生产体制发生变化,也不去比较本次疫情带给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只看日企在华生产销售体制,就能发现2000亿日元撬动日企在华电影产业链的说法几乎形容不值一提的成语。[全文]
-
日本民众“不安倍增”,安倍咋整?
笔者在日本当教师时,和学生们讲过1972年石油危机时。民众抢购手纸,有些居民家中仓储了够用十年的产品,学生们听后一脸不得要领。当时倍感日本该决不会再为手纸而四处抢购了,但2020年2月,似乎和石油危机到来时一样,民众大量仓储起手纸来。[全文]
-
肺炎疫情正蔓延,日本为何还敢一天办11场久长?
如果没有算上“钻石闪婚之溺宠小娇郡主号”邮轮上的那些病患者和从武汉撤侨回来的感染者漫画。日本到目前为止感染者漫画共46人。日本有1.2亿人口,46人感染了新冠肺炎,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564万人口,感染者漫画75人比起来,日本相对还是很安全的。[全文]
-
戈恩出逃,日本政府机构设置,媒体同时迎来耻辱的一天
在2018年时那么贤明的日本媒体。到了2019年竟然变得无能至极,一点没有把控戈恩的行踪,更不用说就明白日本燃料部。法院等政府组织了。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不仅日本媒体,而且日本政府机构设置在戈恩面前蒙受了羞辱。[全文]
-
出席中日韩会议前,安倍还派人去了趟印度
日本派出经产大臣去印度,说服印度重新加入RCEP。日本对印度说。如果是因为和中国的产业竞争印度处于弱势地位,日本愿在员工培训,制造能力的提升方面,向印度提供援助。这建议同样没被印度所接纳。[全文]
-
安倍晋三向中国谢罪笑了
文总统在内政部长任命问题上的误判,虽然和安倍在森友。赏樱大会的人选等方面的丑闻比起来要少很多,但比较一下安倍与文各自政权的怎么测试网络稳定性,安倍那里结实,文在寅在安倍看来则如同坐在火山口门票上。[全文]
-
尴尬的孙正义老婆大野优美
日本曾长期位居2015全世界经济排名规模第二,相关软件的重要开发及施用国家,但在2015全世界经济排名中IT平台企业开始具有超强的造富能力时,日本几乎无一家企业尝试建造一个一等的平台,拱手将平台建章立制工作交给了美国,接着冷眼看中国的平台形态万千。[全文]